作者:郭颖
发布时间:2024-12-28
浏览次数:
自2019年以来,广英水泥注重发挥鲁班工坊集智创新功能和创新辐射作用,营造“改善即是创新,人人皆可创新,处处皆可创新”的创新氛围,开展一系列五小创新活动并促成了成果转化,进一步激发了创新创造的活力。
创新技改 解疑难杂症
以创新促技改,以技改达降本增效。鲁班工坊的“工匠创新工作室”成员在各项技改实践中不断创新,带领大家针对设备设计上的缺陷、运行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进行技改,攻克技术难关。
例如公司生产用水管网使用年限较久,出现管道锈蚀腐烂、内部结垢严重、管线漏水点日益增多等问题,因管道深埋地下及多年受土建技改施工影响,部分管道处于建筑物下方,漏水点难以寻找,发生漏水不易开挖处理,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同时供水压力也无法满足设备冷却要求,尤其到了夏季,窑托轮、空压机等设备温度频繁过高,这些不稳定因素严重制约着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为此工作室成员在研讨会上展开“头脑风暴”式的商讨,最终一致认为要“巧变”,即将2#熟料线地埋循环水管网的支架重新制作、支管更换为厚度更大的无缝钢管进行布管。最终,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而且技改后每日减少补水量约800m³,年度共计节约40万m³左右。截至目前,工作室成员们突破生产瓶颈实现优秀技术创新改造63项,解决了二线立磨主减速机、汽轮机、入库斗提减速机等40余项隐患,为公司创造不小的经济价值。
勇于摸索 争做先行者
尝到改变和创新“甜头”的工作室成员,始终在工作过程中坚持“创新来自现场、现场决定市场”的准则。2024年伊始之际,由于公司将只开一条窑,面临的生产经营压力比较大,如何持续为市场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同时能进一步降低公司经营成本,以此增加公司效益,这次工作室成员集思广益后很快将目光投入到具有前景的新能源物流项目中。
自项目立项以后,工作室成员又一次担当起“挑大梁”的重担,广泛开展调研反复研讨、寻求合作者、实地测绘动工......最终于2024年4月完成公司1座换电站及7台充电桩的安装投用,自此来拉水泥的电动力货车不用出厂门,就可以享受充电服务了。经过论证,这个作为澳门威尼克斯人水泥首个自建的充换一体新能源物流项目可服务80台新能源车辆,大幅降低了公司物流运输成本,可为公司节省物流成本约500万元/年。谈起该新能源物流项目,设备处负责人表示“这个项目落地要从无到有,大家都没有经验,只能尽全力摸索试验,想着摸着石头总能过河”。
就是凭借这种勇于探索的劲头,工作室成员们正逐渐成为生产现场的“问题终结者”,成员数量也从逐渐覆盖到公司的每个员工。近两年以来,工作室成员组织实施优秀创新成果22项,并获得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12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现有8项专利仍在申报中。
加强培养 夯实人才之基
建设“鲁班工坊”的初衷是“技术练兵”,提高员工技能水平,但如何利用好鲁班工坊平台,助力员工们成长成才,更好地服务生产,成了广英水泥不断摸索的课题。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广英水泥以鲁班工坊为载体,实施“内培养、外交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内开展岗位练兵、导师带徒、学历提升等多种形式的素质提升活动,同时根据现场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进行技术交流、答疑解惑等沟通对话;对外广泛参与各层级举办的技能比武竞赛,且积极参加地方组织的各专业培训,打造出了一支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储备了坚实的后备力量,培养各类专业人才187人,支持其取得特种作业证的人员147人,2022年至今帮助员工学历提升20多人。其中设备处处长助理张先景荣获股份公司第三届职工技能大赛三等奖、2024年广东区域第二届“鲁班杯”技能大比武电工组第一名,他说“通过竞赛,一是能补充完善系统性的理论知识,二是针对性强的实操检验让我查漏补缺,在工作中进一步精益求精,提高综合能力”。
创新是于无路处辟新路,于多径中寻坦途。“鲁班工坊”始终坚持以思想创新和项目创效为“抓手”,传承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发挥传帮带等作用,在公司工艺技术攻坚、产品生产等重点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